陵川张泽艳,凭歌声登上人民大会堂!_音乐_家乡_梦想

发布日期:2025-08-20 00:23    点击次数:141

张泽艳,这位来自山西太行深山的年轻女高音歌唱家,凭借着一份执着与天赋,逐渐从山村的草根女孩成长为舞台上的璀璨明星。她的故事,充满了奋斗与坚韧,也充满了音乐的美好与力量。

01. 根植太行山,音乐梦初启

1988年,张泽艳出生于山西省陵川县的夺火乡夺火村。她的父亲是一位退伍军人,热爱文艺,擅长多种乐器,而母亲则是一名上党梆子的演员,在当地小有名气。张泽艳从小便受到艺术的熏陶,家里的氛围浸润着她的音乐天赋。

她的小学就读的学校非常简陋,几乎每个年级的学生都不超过三十人,教室里,学生与老师总是互相依靠、互相支持。尽管如此,张泽艳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音乐天赋。在一次课间休息时,她大胆地与高年级的同学合唱《纤夫的爱》,用她那清亮的嗓音赢得了大家的掌声。这一刻,张泽艳的音乐梦想悄然发芽,她的名字开始在学校的文艺活动中频繁出现。

02. 职中岁月,音乐梦想悄然绽放

2000年,12岁的张泽艳做出了改变命运的决定——进入陵川县职业中学专攻艺术。对于一个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的孩子来说,去读职中似乎并非最佳选择。然而,张泽艳深知,只有踏上这条艺术之路,才能让她离梦想更近一步。为了资助自己的学费,她的母亲常常上山采连翘补贴家用,而张泽艳也在放学后帮忙。每天,张泽艳都会带着满满一袋连翘,天不亮便出发,直到夜幕降临。

展开剩余67%

在职中的日子里,张泽艳以极高的热情投身音乐的海洋。每天早晨,校园里总能看到她练习高亢嗓音的身影;形体房的镜子前,她一次次地矫正自己的姿势,尽管双腿已经酸痛无比,但她从未放弃过任何一次训练。这种拼搏精神,深深地留在了每一位老师的心中。

03. 从省艺校到中央音乐学院,走向更广阔的音乐世界

张泽艳的努力没有白费。2003年,15岁的她在父亲和舅舅的陪伴下,第一次离开家乡,来到了省城太原,参加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的入学考试。她凭借一首自弹自唱的《青藏高原》,成功打动了考官,顺利被录取。

在这所艺术学院,张泽艳更加刻苦地学习,常常泡在琴房里练习,甚至课余时间也做兼职以支付学费。八年后,她的音乐才华得到了更高的认可。2012年,张泽艳进入了中国音乐的殿堂——中央音乐学院,继续深造,提升自我。

04. 面试遇挫,却依然坚持

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期间,山西省歌舞剧院公开招聘歌唱演员,张泽艳的老师鼓励她去试一试。尽管她面临着三百多名参赛者的激烈竞争,但命运往往会给最努力的人提供机会。在面试时,张泽艳突然发现放的伴奏带与自己练习的版本不一致,节奏和旋律完全不同,但她没有慌乱,依然坚持完成了这次面试,虽然没有唱完整首歌。当她准备离开时,没想到竟然接到了复试的通知。最终,2012年,张泽艳顺利成为山西省歌舞剧院的独唱演员,开始了她的职业歌唱生涯。

在接下来的岁月里,张泽艳不断磨砺自己的舞台表现,成为了山西省各大文艺活动中的常客。从繁华的都市到艰苦的山区,她的歌声走遍了每个角落,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。

05. 踏上海南,开启新篇章

2020年,张泽艳作为“海南自贸港高层次引进人才”,入职海南省民族歌舞团,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。在海南,她不断采风、巡演,深入黎村苗寨,学习和演绎各式各样的民间歌曲。海南的民族音乐给了她新的灵感,她渐渐发现,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各异,每一首歌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韵味。

同年,张泽艳在国家文旅部的支持下,参与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《解放海南岛》,并独唱了其中的《琼花向阳》,这为她的音乐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。2021年,她又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,演唱了黎族的非遗民歌《南美小调》,这不仅是她艺术生涯的重要一刻,也是她作为民族文化传承者的标志性时刻。

06. 回归家乡,传承梦想

张泽艳的音乐之路,始终离不开家乡那片她深深眷恋的土地。2023年,她受邀回到陵川县职业中学,分享自己奋斗求学的故事,并被聘为荣誉副校长,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学弟学妹们。2024年,张泽艳回到故乡晋城,举办了一场属于家乡的演唱会。她希望通过这场演唱会,表达对家乡的感恩,同时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。

她的歌声,如同一束光,照亮了她的家乡,也点燃了更多孩子们心中的音乐梦想。张泽艳用自己的奋斗与坚持,诠释了什么叫做“梦想不止,追求永不言弃。”

发布于:山东省